如何選擇沐浴露產品?提供3種選購技巧

對於沐浴用品的挑選有些人並不在意,覺得每天把身體清洗乾淨就好,

也因而忽略沐浴用品接觸到肌膚的成分,更不用說閱讀成分標籤上的內容。

(1)    親膚性

保持皮膚清潔和健康的第一步就是選擇適合自己的沐浴露。

也別輕易看見「添加純天然成分」、「有機、草本」的宣傳字眼,就認為產品適合自己。

衛福部曾經公告修法,禁止洗潔劑使用「食品級」、「無毒」等不實、誇張或易生誤解的描述;

除非全部成分都是天然或有機,也不得在「品名」、「圖畫」或「記號」上做相關宣傳。

(2)    酸鹼值

選擇貼近人體肌膚弱酸性的洗沐產品,平日沐浴使用適度的水溫(3840度)能讓肌膚幫助老廢角質自動脫落,

維持良好保濕與健康的膚況。選購不含皂鹼的弱酸性產品,親膚性高、更能使得皮膚處於穩定狀態。

肌膚較敏弱的人更不可以使用到酸鹼值較高的沐浴產品。

(3)    成份來源

常用的「界面活性劑」依原料大致可分為「天然」及「合成」兩類,主要是產生濕潤、乳化、清潔等效果。

基本的洗沐原料有天然的界面活性劑(如葡萄糖系、兩性及葡萄糖苷型基底)、抗菌成分(如精油)、起泡劑(如椰子油系),

而合成的界面活性劑、防腐劑、起泡劑等,成分說明可能都是英文,

或者一般人看不懂標示出的化學成分(如SLS十二烷基硫酸鈉、 SLES十二烷基聚氧乙醚硫酸鈉)。

洗澡,這樣就對了:把握3大參考原則

在洗澡的過程中,依據基本程序確保洗澡的清潔效果,同時避免對皮膚造成損害。

(1)    洗澡的建議順序

通常我們進入浴室後會先開啟熱水,當室內充滿熱水產生的蒸氣,身體的毛孔此刻會全面張開,若沒有先把臉洗乾淨的話,

停留於臉上的髒污就會趁機侵入毛孔,隨著時間一久,留在臉上毛孔深處的污垢就會越塞越滿,進而增加臉上長痘痘的機率。

頭髮於洗臉和洗澡的過程中獲得蒸氣充分滋潤,這時才是洗頭最好時機。

(2)    使用溫和的清潔產品

人體的皮膚是偏弱酸性的,選用方便沖洗、成分單純、具環保特性的洗沐產品,不強調過度清潔即可

洗澡後不妨塗抹保濕乳液,鎖住水分,保持皮膚滋潤。

(3)    適度的水溫與洗澡時間

洗澡的水溫要注意,請選擇溫和避免使用過熱的水清洗沐浴,以免皮膚過度乾燥。

洗澡時間不宜過長,控制在15分鐘為宜,同時避免長時間浸泡導致皮膚水分流失。

什麼是「玻尿酸沐浴乳」?購買前應留意的挑選重點

玻尿酸又稱透明質酸(Hyaluronic acid, HA),是一種黏多醣的成分,具有高度黏性、彈性、保水性與潤滑作用。

市面近來流行以玻尿酸為成分訴求的清潔用品,就是利用它本身帶有負電離子,具有親水性,使用添加玻尿酸成份的沐浴乳,

促使玻尿酸和皮膚裡頭的水分子結合,能夠為肌膚鎖水保濕,重返光澤健康的肌膚狀態。

由於我們隨年齡增長,肌膚的玻尿酸會逐漸減少,導致真皮層無法有效留住水分,

因此在醫美、醫療、保健食品或保養品及化妝品可以見到廣泛應用的商品。

特別是有肌膚困擾者,容易敏感泛紅、乾燥粗糙、乾癢濕疹的朋友,選購pH5.5以下弱酸性的玻尿酸沐浴乳(搭配維生素E成分),

低敏低刺激、去除老化角質,不僅有助溫和潔淨,洗淨後會感到清爽水潤,皮膚保濕滋潤。

為避免使用對環境和身體有害的界面活性劑(例如SLSSLES)與皂鹼

購買沐浴乳前,仔細看看標籤是否有這些英文字樣SLSSodium lauryl sulfate)、SLESSodium laureth sulfate),

以及含有矽靈或皂鹼的氫氧化鈉、氫氧化鉀、三乙醇胺等等「刺激性界面活性劑」成分的商品,

選購產品時比對產品成分商標,就可避免錯誤。

結論

在選擇和使用洗澡沐浴產品時,我們應該注重產品的成分和功效,根據自己的皮膚類型和需求選擇適合的產品,

同時也要注意洗澡的過程和方法,避免不良的洗澡習慣對皮膚造成損害。

希望透過以上這些參考原則和選購技巧,能夠幫助大家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洗澡沐浴產品,保持健康美麗的皮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