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,人們常常感到壓力山大,身心疲憊。

腳是人體離心臟最遠的部位,因此小腿被稱作人體的第二心臟,長時間久坐或久站,容易循環不良,導致靜脈曲張的可能。

養生當道的社會風氣開始倡導並關注。泡腳不僅能夠放鬆身心,還能改善血液循環,加強新陳代謝,也是不少名人的養生秘方。

足浴袋具有方便移動的特性,成為一種實用的工具,搭配湯浴包來進行泡腳,使得居家享受SPA等級的悠哉,輕而易舉就能實現。

為什麼有人喜歡泡腳?什麼族群最適合?

泡腳是一種古老而有效的療法,它不僅能夠舒緩疲勞,還能促進血液循環,改善睡眠質量,對於現代人來說尤其重要。

若是有夜間總是睡不好的困擾,不妨試試睡前半小時,將腳浸泡在溫熱水當中10~20分鐘,

藉由溫熱刺激能傳到中樞神經系統,進而促使人入睡、提高睡眠品質。

對於泡腳的喜好和適合族群卻有所不同,有些人天生就喜歡泡腳,尤其是長時間站立工作或是久坐不動的人群,

如辦公室久坐下半身水腫的上班族;或者是手腳冰冷、怕冷、易感冒、經期易腹痛、不容易入睡、睡不安穩等族群,都可透過泡腳改善。

家中有老年人的話,做為熟齡族簡單方便的養生方式,就非常適合泡腳,但並不是泡個幾日就能改善狀況,

建議持續維持三個月,如此效果才會顯著。由於泡腳時可能會流汗,宜適時補充溫水。

什麼時候泡腳最好?有適當的時機與禁忌嗎?

泡腳天天都可以泡,最佳時間則是在一天結束之際,特別在寒冷的冬夜裡,泡腳不僅能夠溫暖身體,還能有助一夜好眠,

但不宜在太飽或太餓的情況下泡腳,避免血液集中下肢,造成消化不良。泡腳時也可以持續加入溫熱水,若讓身體微微出汗就更好。

建議泡腳每回10~20分鐘,水溫控制在38-42度之間,太燙可能造成皮膚送傷,太冷促進血液循環的效果有限,

掌握與洗澡水的溫度就行。泡腳前可以先換一套舒服的衣服,記得再熱也不宜隨意脫去身上的衣服,

避免直接接觸冷空氣,溫差大的話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的症狀。

準備泡腳的時候,請避開以下的情況:

(1)    有淋巴水腫者


泡腳水的溫度會使血管更通透,體液也因此容易滲出,反而加重水腫,故淋巴水腫的患者應該避免泡腳,無法藉由泡腳緩解。

(2)    懷有身孕者

孕婦若想泡腳偶一為之即可,避免增加孕婦的心臟負擔,不要超過泡3分鐘。

(3)    生理期女性:

生理期前幾天往往血液流失較多,此刻若泡腳有可能血液循環加快引起悶痛,為避免體質差異建議等月經中結束後再泡腳比較合適。

(4)    ()部有傷口:

溫熱水會刺激皮膚,或許腿()部的傷口已經不怕碰到水,但傷口尚未完整復原前,避免水中有細菌反而會增加感染風險。